天体物理学 > 高能天体物理现象
[提交于 2020年11月18日
(v1)
,最后修订 2023年12月1日 (此版本, v2)]
标题: 探索造成潮汐瓦解事件的束缚和非束缚轨道恒星的起源
标题: Exploring the origin of stars on bound and unbound orbits causing tidal disruption events
摘要: 潮汐瓦解事件(TDEs)为超大质量黑洞(SMBH)及其周围的吸积盘的性质,以及核星团中的恒星密度和速度分布提供了线索。 TDE 光变曲线与标准曲线的偏离取决于恒星轨道是双曲线还是椭圆轨道(Hayasaki 等,2018),以及穿透因子($\beta$,即潮汐瓦解半径与轨道近日点之比)。 我们通过直接比较 $N$-体模拟数据与解析模型,研究了被潮汐瓦解的束缚星和非束缚星的轨道参数。 从经典的稳态福克-普朗克模型(Cohn & Kulsrud,1978)出发,我们开发了一个解析模型,描述这些恒星的数量密度分布作为轨道偏心率($e$)和$\beta$的函数。 为此,需要拟合核星团的密度和速度分布以及潮汐瓦解恒星的能量分布,并从$N$-体数据中获得这些拟合结果。 我们证实,在球状核星团中导致 TDEs 的大多数恒星起源于相空间的完整损失锥区域,推导出偏心率-$\beta$空间的解析边界,并发现它们由$N$-体数据所确认。 由于我们的极限偏心率远小于完全吸积或完全逃逸所需的临界偏心率,我们得出结论,这些恒星的轨道只是略微偏心或双曲线,接近抛物线轨道。
文献和引用工具
与本文相关的代码,数据和媒体
alphaXiv (什么是 alphaXiv?)
CatalyzeX 代码查找器 (什么是 CatalyzeX?)
DagsHub (什么是 DagsHub?)
Gotit.pub (什么是 GotitPub?)
Hugging Face (什么是 Huggingface?)
带有代码的论文 (什么是带有代码的论文?)
ScienceCast (什么是 ScienceCast?)
演示
推荐器和搜索工具
arXivLabs:与社区合作伙伴的实验项目
arXivLabs 是一个框架,允许合作伙伴直接在我们的网站上开发和分享新的 arXiv 特性。
与 arXivLabs 合作的个人和组织都接受了我们的价值观,即开放、社区、卓越和用户数据隐私。arXiv 承诺这些价值观,并且只与遵守这些价值观的合作伙伴合作。
有一个为 arXiv 社区增加价值的项目想法吗? 了解更多关于 arXivLabs 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