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体物理学 > 宇宙学与非星系天体物理学
[提交于 2009年6月9日
]
标题: 研究恒星形成星系的远红外/无线电相关性至红移z=3
标题: Investigating the Far-IR/Radio Correlation of Star Forming Galaxies to z=3
摘要: 为了研究高红移处的远红外/射电波段相关性,我们通过红移和星系类型(活动星系核AGN或恒星形成星系SFG)研究了来自13^H XMM-Newton/Chandra深场的亚mJy量级射电源在斯皮策70微米/远红外(far-IR)波段的性质。 我们直接探测到70微米对应源(显著性大于3σ)的比例为22.5%(92/408),而对于其余的射电源,我们按照红移和星系类型进行了堆叠分析。 对于在70微米波段被探测到的源,我们发现观测到的流量比q70的中位数和散布与文献中的先前结果相似,但q70随红移增加有轻微下降。 在70微米波段被探测到的射电源中,8/92个已被分类为AGN,但其中两个可能是SFG。 对于堆叠的源,我们在每个红移区间内都探测到了SFGs,这表明它们的平均流量密度大约比最初的70微米探测极限低一个因子~5。 对于堆叠的AGN,我们只在最高的红移区间(1<~z<~5)内获得了探测,这可能是因为我们正在采样与AGN相关的热尘埃,在静止框架下为12-35微米波段。 对于SFGs(无论是否在70微米波段被检测到)组合得到的q70的观测平均值随着红移逐渐减小,这与基于本地SFGs经验光谱能量分布(SEDs)得出的轨迹一致。 经过更仔细的检查并与适当亮度的轨迹进行比较,低红移时q70的值大致相符。 然而,在z~1时,超亮红外星系(ULIRGs)的观测q70值比本地ULIRGs轨迹所见值低2σ,这意味着本地和z~1 ULIRGs之间的SED存在差异。 在更高的红移上,轨迹的汇聚以及q70的更高不确定性不允许我们确定这种差异是否持续存在。
文献和引用工具
与本文相关的代码,数据和媒体
alphaXiv (什么是 alphaXiv?)
CatalyzeX 代码查找器 (什么是 CatalyzeX?)
DagsHub (什么是 DagsHub?)
Gotit.pub (什么是 GotitPub?)
Hugging Face (什么是 Huggingface?)
带有代码的论文 (什么是带有代码的论文?)
ScienceCast (什么是 ScienceCast?)
演示
推荐器和搜索工具
arXivLabs:与社区合作伙伴的实验项目
arXivLabs 是一个框架,允许合作伙伴直接在我们的网站上开发和分享新的 arXiv 特性。
与 arXivLabs 合作的个人和组织都接受了我们的价值观,即开放、社区、卓越和用户数据隐私。arXiv 承诺这些价值观,并且只与遵守这些价值观的合作伙伴合作。
有一个为 arXiv 社区增加价值的项目想法吗? 了解更多关于 arXivLabs 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