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CenXiv.org
此网站处于试运行阶段,支持我们!
我们衷心感谢所有贡献者的支持。
贡献
赞助
cenxiv logo > cs > arXiv:1808.00160

帮助 | 高级搜索

计算机科学 > 计算机与社会

arXiv:1808.00160 (cs)
[提交于 2018年8月1日 ]

标题: 移动电话数据在发展中的隐私-效用权衡映射

标题: Mapping the Privacy-Utility Tradeoff in Mobile Phone Data for Development

Authors:Alejandro Noriega-Campero, Alex Rutherford, Oren Lederman, Yves A. de Montjoye, Alex Pentland
摘要: 当今的数据时代具有很高的潜力,可以提升我们在发展和人道主义行动领域追求和监测进展的方式。 我们研究大规模行为数据中数据效用与隐私风险之间的关系,重点关注手机元数据作为典型领域。 为了衡量效用,我们调查了专家在不同空间和时间粒度级别下对手机元数据价值的看法。 为了衡量隐私,我们提出了一种形式化且直观的重新识别风险度量$\unicode{x2014}$信息比率$\unicode{x2014}$并在每个粒度级别上计算它。 我们的结果证实了数据效用与重新识别性之间存在明显的权衡,其中最有价值的数据集也最容易被重新识别。 当数据指定到邮编和小时级别时,仅需了解一个人数据的7%,即可完成重新识别并检索剩余的93%。 相比之下,在最有价值的数据集中,指定到市和每日级别时,平均需要了解一个人数据的51%,即31个数据点,才能检索剩余的49%。 总体而言,我们的发现表明,数据粗化会直接降低其价值,并强调需要将数据粗化与提供可调整的责任和安全程度的数据共享模型结合使用,而不是作为独立机制。
摘要: Today's age of data holds high potential to enhance the way we pursue and monitor progress in the fields of development and humanitarian action. We study the relation between data utility and privacy risk in large-scale behavioral data, focusing on mobile phone metadata as paradigmatic domain. To measure utility, we survey experts about the value of mobile phone metadata at various spatial and temporal granularity levels. To measure privacy, we propose a formal and intuitive measure of reidentification risk$\unicode{x2014}$the information ratio$\unicode{x2014}$and compute it at each granularity level. Our results confirm the existence of a stark tradeoff between data utility and reidentifiability, where the most valuable datasets are also most prone to reidentification. When data is specified at ZIP-code and hourly levels, outside knowledge of only 7% of a person's data suffices for reidentification and retrieval of the remaining 93%. In contrast, in the least valuable dataset, specified at municipality and daily levels, reidentification requires on average outside knowledge of 51%, or 31 data points, of a person's data to retrieve the remaining 49%. Overall, our findings show that coarsening data directly erodes its value, and highlight the need for using data-coarsening, not as stand-alone mechanism, but in combination with data-sharing models that provide adjustable degrees of accountability and security.
主题: 计算机与社会 (cs.CY) ; 密码学与安全 (cs.CR); 一般经济学 (econ.GN)
引用方式: arXiv:1808.00160 [cs.CY]
  (或者 arXiv:1808.00160v1 [cs.CY] 对于此版本)
  https://doi.org/10.48550/arXiv.1808.00160
通过 DataCite 发表的 arXiv DOI

提交历史

来自: Alejandro Noriega-Campero [查看电子邮件]
[v1] 星期三, 2018 年 8 月 1 日 04:19:50 UTC (666 KB)
全文链接:

获取论文:

    查看标题为《》的 PDF
  • 查看中文 PDF
  • 查看 PDF
  • TeX 源代码
  • 其他格式
查看许可
当前浏览上下文:
cs.CY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新的 | 最近的 | 2018-08
切换浏览方式为:
cs
cs.CR
econ
econ.GN
q-fin
q-fin.EC

参考文献与引用

  • NASA ADS
  • 谷歌学术搜索
  • 语义学者
a 导出 BibTeX 引用 加载中...

BibTeX 格式的引用

×
数据由提供:

收藏

BibSonomy logo Reddit logo

文献和引用工具

文献资源探索 (什么是资源探索?)
连接的论文 (什么是连接的论文?)
Litmaps (什么是 Litmaps?)
scite 智能引用 (什么是智能引用?)

与本文相关的代码,数据和媒体

alphaXiv (什么是 alphaXiv?)
CatalyzeX 代码查找器 (什么是 CatalyzeX?)
DagsHub (什么是 DagsHub?)
Gotit.pub (什么是 GotitPub?)
Hugging Face (什么是 Huggingface?)
带有代码的论文 (什么是带有代码的论文?)
ScienceCast (什么是 ScienceCast?)

演示

复制 (什么是复制?)
Hugging Face Spaces (什么是 Spaces?)
TXYZ.AI (什么是 TXYZ.AI?)

推荐器和搜索工具

影响之花 (什么是影响之花?)
核心推荐器 (什么是核心?)
IArxiv 推荐器 (什么是 IArxiv?)
  • 作者
  • 地点
  • 机构
  • 主题

arXivLabs:与社区合作伙伴的实验项目

arXivLabs 是一个框架,允许合作伙伴直接在我们的网站上开发和分享新的 arXiv 特性。

与 arXivLabs 合作的个人和组织都接受了我们的价值观,即开放、社区、卓越和用户数据隐私。arXiv 承诺这些价值观,并且只与遵守这些价值观的合作伙伴合作。

有一个为 arXiv 社区增加价值的项目想法吗? 了解更多关于 arXivLabs 的信息.

这篇论文的哪些作者是支持者? | 禁用 MathJax (什么是 MathJax?)
  • 关于
  • 帮助
  • contact arXivClick here to contact arXiv 联系
  • 订阅 arXiv 邮件列表点击这里订阅 订阅
  • 版权
  • 隐私政策
  • 网络无障碍帮助
  • arXiv 运营状态
    通过...获取状态通知 email 或者 slack

京ICP备20251230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