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CenXiv.org
此网站处于试运行阶段,支持我们!
我们衷心感谢所有贡献者的支持。
贡献
赞助
cenxiv logo > cs > arXiv:2511.02791

帮助 | 高级搜索

计算机科学 > 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

arXiv:2511.02791 (cs)
[提交于 2025年11月4日 ]

标题: AI生成图像检测:一项实证研究和未来研究方向

标题: AI-Generated Image Detection: An Empirical Study and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

Authors:Nusrat Tasnim, Kutub Uddin, Khalid Mahmood Malik
摘要: 人工智能生成媒体,特别是深度伪造,现在对多媒体取证、虚假信息检测和生物识别系统构成了重大威胁,导致公众对法律系统的信任度下降,欺诈行为显著增加,以及社会工程攻击。 尽管已经提出了几种取证方法,但它们存在三个关键差距:(i) 使用非标准化基准,包括GAN或扩散生成的图像,(ii) 训练协议不一致(例如,从头训练、冻结、微调),以及(iii) 评估指标有限,无法捕捉泛化能力和可解释性。 这些限制阻碍了公平比较,掩盖了真正的鲁棒性,并限制了在安全关键应用中的部署。 本文介绍了一个统一的基准测试框架,用于在受控和可重复条件下对取证方法进行系统评估。 我们对十种最先进的取证方法(从头训练、冻结和微调)以及七个公开可用的数据集(GAN和扩散)进行了基准测试,以进行广泛而系统的评估。 我们使用多个指标评估性能,包括准确率、平均精度、ROC-AUC、错误率和类别敏感度。 我们还进一步利用置信度曲线和Grad-CAM热图分析模型的可解释性。 我们的评估结果表明泛化能力存在显著差异,某些方法在分布内表现良好,但在跨模型迁移中性能下降。 本研究旨在引导研究界更深入地理解当前取证方法的优势和局限性,并激发开发更稳健、泛化性和可解释性更强的解决方案。
摘要: The threats posed by AI-generated media, particularly deepfakes, are now raising significant challenges for multimedia forensics, misinformation detection, and biometric system resulting in erosion of public trust in the legal system,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frauds, and social engineering attacks. Although several forensic methods have been proposed, they suffer from three critical gaps: (i) use of non-standardized benchmarks with GAN- or diffusion-generated images, (ii) inconsistent training protocols (e.g., scratch, frozen, fine-tuning), and (iii) limited evaluation metrics that fail to capture generalization and explainability. These limitations hinder fair comparison, obscure true robustness, and restrict deployment in security-critical applications. This paper introduces a unified benchmarking framework for systematic evaluation of forensic methods under controlled and reproducible conditions. We benchmark ten SoTA forensic methods (scratch, frozen, and fine-tuned) and seven publicly available datasets (GAN and diffusion) to perform extensive and systematic evaluations. We evaluate performance using multiple metrics, including accuracy, average precision, ROC-AUC, error rate, and class-wise sensitivity. We also further analyze model interpretability using confidence curves and Grad-CAM heatmaps. Our evaluations demonstrate substantial variability in generalization, with certain methods exhibiting strong in-distribution performance but degraded cross-model transferability. This study aims to guide the research community toward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strengths and limitations of current forensic approaches, and to inspire the development of more robust, generalizable, and explainable solutions.
主题: 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 (cs.CV) ; 计算机科学与博弈论 (cs.GT)
引用方式: arXiv:2511.02791 [cs.CV]
  (或者 arXiv:2511.02791v1 [cs.CV] 对于此版本)
  https://doi.org/10.48550/arXiv.2511.02791
通过 DataCite 发表的 arXiv DOI(待注册)

提交历史

来自: Kutub Uddin [查看电子邮件]
[v1] 星期二, 2025 年 11 月 4 日 18:13:48 UTC (11,340 KB)
全文链接:

获取论文:

    查看标题为《》的 PDF
  • 查看中文 PDF
  • 查看 PDF
  • HTML(实验性)
  • TeX 源代码
许可图标 查看许可
当前浏览上下文:
cs.CV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新的 | 最近的 | 2025-11
切换浏览方式为:
cs
cs.GT

参考文献与引用

  • NASA ADS
  • 谷歌学术搜索
  • 语义学者
a 导出 BibTeX 引用 加载中...

BibTeX 格式的引用

×
数据由提供:

收藏

BibSonomy logo Reddit logo

文献和引用工具

文献资源探索 (什么是资源探索?)
连接的论文 (什么是连接的论文?)
Litmaps (什么是 Litmaps?)
scite 智能引用 (什么是智能引用?)

与本文相关的代码,数据和媒体

alphaXiv (什么是 alphaXiv?)
CatalyzeX 代码查找器 (什么是 CatalyzeX?)
DagsHub (什么是 DagsHub?)
Gotit.pub (什么是 GotitPub?)
Hugging Face (什么是 Huggingface?)
带有代码的论文 (什么是带有代码的论文?)
ScienceCast (什么是 ScienceCast?)

演示

复制 (什么是复制?)
Hugging Face Spaces (什么是 Spaces?)
TXYZ.AI (什么是 TXYZ.AI?)

推荐器和搜索工具

影响之花 (什么是影响之花?)
核心推荐器 (什么是核心?)
IArxiv 推荐器 (什么是 IArxiv?)
  • 作者
  • 地点
  • 机构
  • 主题

arXivLabs:与社区合作伙伴的实验项目

arXivLabs 是一个框架,允许合作伙伴直接在我们的网站上开发和分享新的 arXiv 特性。

与 arXivLabs 合作的个人和组织都接受了我们的价值观,即开放、社区、卓越和用户数据隐私。arXiv 承诺这些价值观,并且只与遵守这些价值观的合作伙伴合作。

有一个为 arXiv 社区增加价值的项目想法吗? 了解更多关于 arXivLabs 的信息.

这篇论文的哪些作者是支持者? | 禁用 MathJax (什么是 MathJax?)
  • 关于
  • 帮助
  • contact arXivClick here to contact arXiv 联系
  • 订阅 arXiv 邮件列表点击这里订阅 订阅
  • 版权
  • 隐私政策
  • 网络无障碍帮助
  • arXiv 运营状态
    通过...获取状态通知 email 或者 slack

京ICP备2025123034号